时间: 2021-03-19 浏览次数: 255
3月4日至11日,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期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阐释了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3月5日,学校召开干部教师大会暨全面从严治党会议,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为进一步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学校干部教师大会精神, “学习贯彻进行时”专栏特刊发党员干部、广大师生的学习心得。本期刊发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苏州的学习心得。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对全国各条战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主战场、人才培养主阵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高校必须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带头发挥关键支撑作用,有效服务“两个循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做贡献。具体到我们南航,如何有效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着力。
01、完善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南航这些年生源质量持续保持高位,必须把这些优秀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培养好,因为他们将在新的发展阶段、为中国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发挥作用。首先,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要毫不动摇。必须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献身国防、志在超越”的南航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争做国之重器的创造者、时代新人的践行者。其次,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要始终坚守。坚持以精英教育为目标,培养德才兼备、未来引领各行各业发展的“社会栋梁与工程英才”。全校上下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的“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将更多精力聚焦到提高教育质量上。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路径上,要尊重规律。要加快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在人才知识结构的设计上,要加快推进大类培养改革;要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践平台建设等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构建更加开放、更加协同、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02、优化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学科布局结构
当前,学校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确立了由“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向“一流大学”建设水平高校跨越式发展的远景目标。但这个跨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样,“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办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不断调整、不断作为,通过优化、升级学科生态系统,塑造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来实现。
学科优化升级方面,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未来需求,一是要大力推进“理科振兴计划”。不断强调理科建设的重要性、基础研究 的重要性,立足支撑主干学科发展这一中心任务,规划基础学科的建设发展,发挥理科在发现新现象、新理论、新效能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理工融合,继续做强原有的主干学科,同时孕育新的引领学科发展的主干学科。二是要积极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聚焦国家战略和全球挑战问题,促进学科交叉和会聚造峰,以国家和行业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跨学科、跨团队组织实施重大项目。要主动走出去,更多地与行业院所开展合作、参与重大项目的实施,依托大项目牵引,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方向。通过学科汇聚交叉,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促进特色发展,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里培育新特色,以特色引领带动学校整体提升。
03、提升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创新服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必须释放学科全面性、研究基础性的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复杂问题解决、核心技术突破、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支撑。南航的科研就是要为国家做一流的贡献,每个学科都要聚焦本领域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术研究的国际前沿。要全面加强对学校未来科技创新的规划部署。比如可遴选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 水伏学、人工智能等南航拟重点解决突破的十大科学前沿问题,遴选未来飞行器与动力系统飞/发一体化设计、可回收航天器、无人机关键技术等南航可以为航空航天重大工程攻关的十大关键技术,采用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组建跨界、跨校、跨学科团队,集合优势资源,给予重点支持,争取5-10年内产生引领国际科学前沿、支撑国家、行业、地方发展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学校也因此而真正成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
04、开拓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开放办学局面
要提高站位融入“两个循环”,推进新发展格局之下的开放办学。一方面,要把准方位补链固链强链,不搞闭门自守的“小循环”。国内大循环为主背景下,教育与经济、科技、产业等其他系统的衔接循环势必更加密切,要适应这一要求,实施更 高水平、更大范围的开放,主动对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需求,更加创新务实地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补牢固强,更深更实地服务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航空强国、航天强国等建设,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找好定位融入全球学术共同体,不搞强弱异势的“弱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 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新形势下,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不是放弃开放合作,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水平自力更生是相辅相成的。要立足长远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实力,提升在世界学术共同体中的地位,与国际高端伙伴平等互利的合作机会也将更加广阔。这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坚持内涵建设与开放合作的实践辩证法。
高等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学校改革发展建设中,需要我们准确识变、善于应变、勇于实践、改革创新,把握好新阶段新形势的新要求,争当教育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助推新阶段学校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苏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研究员。曾任校办副主任、
党政办副主任、科技部副部长、人文社科处处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