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01-16 浏览次数: 53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面向新时代、我们必须走出南航的围墙思考发展、跨出南京城谋划未来,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报告既对学校过去历史阶段的开放办学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也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下,对学校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开放办学的路径和落点指明了方向。
回顾南航走过的办学之路,从1995年“两航总”联办南航挺进“211工程”到2012年实现部局共建,从搭建“两个国际化平台”和“一个基地”到打造“服务航空航天民航、服务江苏,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办学格局等等,如何推动我们的事业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开放办学作为一种战略举措不断被赋予新的历史期待。
就在前不久,南航与深圳市签署协议正式入驻深圳虚拟大学园,学校深圳研究院建设迈出重要一步,这一决策也从办学关键之处折射了学校党委谋篇布局的开阔视野。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之所以选择深圳,就是要让南航人主动站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涵养精神、延伸视野,始终以开放之姿回答时代之问。
历史于时序更替中前行,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进入新常态,南航同样要继承和发扬优良办学精神,在启航一流征程中高扬“开放之翼”,通过厚植开放,将一切能够提高发展能级的资源汲取汇聚到南航来。
如果将开放办学这一战略举措喻为“一体”,那么,“面向高端,大力推动‘请进来’和“深度融合,加速推动‘走出去’”则为“两翼”,三者互为倚重,缺一不可,共同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保驾护航。
厚植开放,必须大力推动“请进来”。一棵幼苗没有雨露阳光的持久滋养无法成长为直指苍穹的参天大树,一所大学的发展同样如此。当前,科学探索不断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拓展,科学研究从常规条件逐步走向非常规的极端条件,等等,这些新形势新变化都对高校以“资源”为抓手推进科学办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一定意义上,学校开放办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以更大的科学决策力度,吸纳优质资源,聚集拔尖人才,吸收先进经验,充分发掘潜力,使南航这一有限资源个体得到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学校乃至社会全面进步。正如枝叶愈加繁茂,草木才愈加繁盛,作为各类办学资源的聚集“高地”,南航何愁事业不兴、一流不成?
厚植开放,必须加速推动“走出去”。草木祖根,根深才能叶茂,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高校,南航的根就是对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服务和贡献能力。环顾中外,没有任何一所高校是在“自给自足”的狭隘视野和封闭格局中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因此,在从社会汲取资源、汇聚力量的同时,学校也要探索建立与社会良性互动的耦合机制,积极向社会输送人才,辐射知识、思想和科技成果。在交流、服务和贡献的过程中,彰显南航的办学特色,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的实践里,实现南航的社会价值,进而在客观上不断提高对优质资源的竞争能力。这正是现代大学成熟的题中之义。
厚植开放,必须全面推动“一体化”。开放办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关注学校适应外在环境变迁而进行广泛合作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将学校内部打造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从观念、制度、机构设置等多个层面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体制。只有学校内部拥有宽松有序的制度环境和调度自如的资产资源,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抢抓机遇,促进发展。只有打通开放办学的“最后一公里”,才能够真正实现各类办学资源既能“请进来”也能“留得住”,既能“走出去”也能“回得来”,从而切实保证开放办学的规范性、系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
思者常达,行者常至。伴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开放办学的形式、范围、深度甚至内涵,都在不断演进,可以说,“开放办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也是一项历久弥新的实践。在十六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面对这道无法绕开的时代“必答题”,南航人一定有智慧、有能力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南航方案”,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迈出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
(王超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