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
    改革发展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高教发展  改革发展动态

    北京工业大学:勇立潮头敢为先 为首都培养一流人才

    时间: 2017-09-26 浏览次数: 530

    “立足北京、服务北京”是北京工业大学建校之初就明确的发展定位。上个世纪60年代,北京城市发展和工业化建设宏图初展,然而工业人才捉襟见肘,北京市决定建设一所世界一流的工业大学,为首都建设培养社会急需的工程人才,北京工业大学应运而生。北工大由此奠定了依托工学实践育人、科技服务首都建设的办学传统。学校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宽广国际视野、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作为北京市仅有的“211工程”建设高校,首都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主要生源地,每3名被“211”高校录取的北京生源,就有1名进入北京工业大学。建校57年来,北京工业大学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在首都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仅是工程师,更是工程领军人才

    作为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北工大被称为“卓越工程师”的摇篮。近年来,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快速提高,重大复杂工程问题需要工程实践和工程科学结合才可以有效解决。为了更好地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提出不仅要培养工程师,更要培养工程科学家,也就是培养出不仅具有工程实践能力,而且兼具较强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2013年以来,学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北工大的自主选拔既不是为了招“偏才怪才”,也不仅仅在于“抢优拔尖”,而是利用好这个机会招收到符合北工大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2014年学校成立樊恭烋荣誉学院,每年从理工科专业新生中选拔30名优秀学生,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设置了多门学校荣誉课程,采用独立的教学计划,充分体现“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创新性”,兼顾“个性化、卓越化、国际化”。樊恭烋荣誉学院旨在培养工程领域的领军人才,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区,以厚基础知识、重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樊恭烋荣誉学院学生的高数成绩一直保持全校之冠,学生在第一学年还需分组完成如自动素描机器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应用等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都涉及交叉学科的内容,学生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还需要寻求其他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的帮助和辅导,这些培养环节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未来在工程实践领域解决问题和自我突破的能力。

    工程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工科人才必须依托工程实践育人,这是北工大人才培养的传统和优势。一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可能是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水泥厂或者污水处理厂勘测坚守的结果,在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同时,实现科研攻关。近年来,北工大7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14个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分属10个一级学科,获奖数量居全国前列、地方高校首位。这得益于学校不断探索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设定工程科学家为培养目标,解放思想,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下狠功夫。

    在“锤炼”中走向卓越

    一流的人才就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复杂问题和“明天”的问题,但首先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工程人才的培养,需要警惕“工科理科化”的趋势。机械工程基础训练课在北工大是一门必修课程,作为课程要求,所有北工大的学生本科期间都需要制作一把铁锤,这是大工科背景下工程素质培养的一个体现,在磨锤子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工程规范、设计标准、工艺流程有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

    2010年,北工大成为首批入选国家教育部门“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之一,先后有机械工程、软件工程、建筑学等七个本科专业入选计划,基本覆盖了传统优势学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学科,为实践人才培养提供了又一次发展和提升的机会。首届“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材料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李萍萍说:“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这门课上,校内老师传授了很多前沿的理论知识,企业老师分享了诸多实际案例,对于我考取二级建筑师资格证很有帮助。”

    “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师是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校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构成的,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交叉授课。企业一线工程师走进工程论坛、走上讲台,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工程思想、工程环境、工程实践岗位以及真正面向工程问题的毕业设计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与企业达成了“六个共同”,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关键培养环节、共同协助学生就业创业、共同培养青年后备人才、共同建设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共同申请和承担各类型工程与科研项目。

    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让中青年教师在帮助企业解决科研和技改问题的同时接受企业工程师手把手的工程能力培训;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不同的培养阶段能够以企业工程师的角色完成认识实习、综合实践、生产实习以及四个月的顶岗实习和半年的毕业设计。2014届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毕业生李西吉同学说:“进入企业参加到实际技术攻关项目后,我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提出一种全新的辅助三爪自动定心卡盘设计方案,得到企业技术部的高度评价,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真的让我学以致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企业给他毕业设计的评语是该同学的创新设计使最终产品达到国际专利水平。

    卓越工程师班培养走过近十年的风雨历程,毕业生已经四届,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了上百项省部级、国家级别以及国际级科技竞赛和工程实践奖励,毕业生深造率超过一半,就业率不断提升,企业评价和毕业生后续发展等反馈信息表明卓越班毕业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得到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同。

    为祖国培养面向世界的年轻人

    北工大坚持国际化战略是学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经之路。学校要在保持和发扬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积极融入世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紧密合作,从交流、借鉴到合作、引进,逐步把北京工业大学的国际化,实现为国际化的北京工业大学。

    随着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定位的确立,必将需要越来越多具有全球视野、了解国际事务运行准则、具备良好沟通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目前有 11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华盛顿协议下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行业评估,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具备“国际实质等效”的知识、能力、素质。2012年北京与爱尔兰都柏林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同年,北工大和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在时任国家领导人和爱尔兰总理恩达·肯尼的见证下签署合作办学合同,建立了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都柏林学院的所有学生在本科期间都有机会到爱尔兰选修部分课程,学生毕业以后选择出国继续深造的比例很高,其国际化视野和语言能力也非常突出,这说明学校从都柏林引进的部分课程计划、教学模式,以及全英文的授课要求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

    目前,北工大已与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大学及机构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了近百个不同层次的境外联合培养项目。学校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国际竞赛、联合科研项目及寒暑假短期学习项目获得境外学习和交流经历。学校自2009年以来设立海外志愿服务项目,8年来北工大学生先后在21个国家和地区的373个营地开展了国际志愿服务活动,这些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更促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多国文化和人文理念。一流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更要有人文情怀和家国梦想!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在全世界领域的广泛共识,中国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北京工业大学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北京工业大学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紧跟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开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明故宫校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
    • 邮政编码: 210016
    • 将军路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 邮政编码: 211106
    • 版权所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05070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