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
    新闻公告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动态

    党代会系列评论之三丨人才强校展活力

    时间: 2018-01-15 浏览次数: 4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选择的战略资源。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第一资源,也是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障。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一流的贡献,更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十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走人才强校之路”就是瞄准和抓住了“人”这一发展主体,从建设一流大学的本源和依靠上做出的基本判断和正确指向。


    我们对人才在学校建设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历来深刻。早在第十四次党代会(2006年),学校就提出了“人才强校”战略,突出“人才建设为主”的理念。学校所取得的发展进步、实现的赶超跨越,也正是得益于一批优秀人才所起的核心作用。新时期,伴随国家“双一流”战略的实施,以内涵和质量为核心的新一轮高校竞争已经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决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新格局中的位置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想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就必须坚定的走好人才强校这条路,做好“人”的这篇大文章。


    做好“人”的文章,要树立全面人才观念,审好题。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人才?院士、“长江”、“杰青”、“千人”、“国家名师”、“优青”、“卓青”等拥有“国字号”头衔的精英当然是人才。这也是我们谈论最多,最能体现学校人才队伍水平的“标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那些暂未获得重大奖项或头衔,但思维活跃、业务精深、潜力巨大的教师和那些具有开拓精神,敢于担当负责,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教辅和管理人员,他们同样也是人才,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潜力股”和生力军。我们对于“人才”的界定和评判,不能只盯着顶端或是一个侧面,而是要更多的看到基础,看到各类优秀人才对于建设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作用,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念。只有审好了“人才”这个题,我们才有可能发现更多的人才,进而造就更多的人才。


    做好“人”的文章,要优化调整队伍结构,布好局。一枝独秀的孤艳远远比不上群芳竞妍的精彩。当前,我们拥有的高端拔尖人才数量还是不够多,这也决定了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在加大内部培育力度的同时,必须花大力气开展高层人才的外部引进。特别是要打破传统的引人用人机制,采用柔性引进与短期聘请相结合等形式,不求所有但为我用,广泛吸引海内外高水平学者和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切实建好专任教师、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院所厂企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外籍教师四支队伍,以队伍整体结构的优化促进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我们也要结合实际,实施有针对性的引进。十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以学科汇聚人才”,学校“十三五”规划已经明确了重点建设的高峰、高原学科,我们要以此为依据和重点,进一步突出引育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切实增强人才的引育效果。


    做好“人”的文章,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写好意。无论是“栽培大树”还是“选育新苗”都需要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雨露、适当的温度,都需要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才能扎下根、发出芽。十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加强教师发展和人才服务工作”就是在为各类人才的产生、成长、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无论是面向新入职教师的“启航计划”,面向在职教师持续发展的“远航计划”,还是面向学术带头人的“领航计划”,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成才育才的道路立好“指路牌”、定好“坐标系”。无论是深化以分配制度和绩效激励制度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还是实行更加积极、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都是在为各类人员的成长成才铺好“高速路”、建好“加油站”。在“人”的这篇大文章中,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是我们最生动的写意。


    如何做好“人”的这篇文章,既考验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也需要我们的决心和勇气。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在人才强校的道路上,我们要走得更加坚定,也一定会走得更加宽广。

    (楚广兴执笔)


    • 明故宫校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
    • 邮政编码: 210016
    • 将军路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 邮政编码: 211106
    • 版权所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05070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