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

    国内外大学评价指标的比较及启示(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 2017-07-07 浏览次数: 811

     

     

     

    国内外大学评价指标的比较及启示

     

     

     

     

     

     

     

     

     

     

    发展研究中心

    ○一七年四月

     

     

     

     

     

     

    随着大学与社会关系的不断演变,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必然导致世界性的大学竞争。世界大学排名的出现,使得大学治理突破了国家边界,越来越受到国际上其他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2017年初,教育部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确定以中国特色评价为主要依据,参考国际相关评价因素,确定一批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需要在国际可比指标上达到一流。对一流大学评价标准的认识和把握,从第三方评价的视角总结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对于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世界大学排名的数量已有10余家,各家排名涉及的范围不同,影响力各异。研究选取了影响力比较广泛、公信力比较权威的几个排名,即: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世界大学排名、 英国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世界大学排名、《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 USNEWS)评价体系和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以及国内认可度较高的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评价、中国校友会大学评价、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等8个大学评价体系。以11所典型高校排名为例,依据新闻洞理论1和金字塔原理2,对其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一流大学评价对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启示。研究着力于一流大学的评价及发展,对于一流学科评价研究此处不做详述。由于信息获取的有限性,文中难免出现疏漏和不足之处。随着研究工作的进行,我们将不断完善,努力提高研究质量。

     

    一、2017年度典型高校大学排名基本概况

    1主要搜集了工信部7所高校在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中国校友会大学评价、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中国最好大学排

    中的排位情况。


    1工信部7所高校国内排名基本情况

    大学排行

    武书连大学综合

    实力排名

    中国校友网排名

    中国高校竞争力

    评价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年度

    2017

    2016

    2015

    2017

    2016

    2015

    2017

    2016

    2015

    2017

    2016

    20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13

    13

    12

    18

    21

    20

    12

    13

    14

    10

    8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4

    25

    26

    23

    25

    26

    28

    26

    26

    14

    14

    12

    西北工业大学

    33

    31

    29

    32

    35

    32

    30

    30

    29

    30

    36

    38

    北京理工大学

    32

    30

    30

    35

    30

    29

    32

    28

    28

    25

    25

    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8

    36

    36

    53

    61

    64

    45

    50

    46

    36

    29

    32

    南京理工大学

    45

    45

    46

    48

    56

    53

    43

    55

    51

    39

    42

    42

    哈尔滨工程大学

    54

    50

    59

    63

    57

    48

    58

    58

    57

    74

    64

    61



    工信部7所高校在四类排名中位置基本一致。其中,南航在中国校友网排名和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中排名较有提升,在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较有下降。名次变化较为明显的还有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该校中国校友网排名48位,竞争力排名中43位,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第39位。

     

    1武书连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2 20152017年中国校友网排名情况

     

    3 2015-2017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

     

    4 2015-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2比较高校国际排名基本情况(2017年)

    学 校

    QS世界大学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

    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

    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南京大学

    115

    251-300

    187

    201-300

    东南大学

    501-550

    --

    364

    201-300

    苏州大学


    501-600

    505

    201-300

    河海大学



    896


    南京工业大学


    --

    944


    哈尔滨工业大学

    278

    501-600

    303

    151-20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31-440


    459

    301-400

    西北工业大学

    -

    601-800

    803

    -

    北京理工大学

    389

    601-800

    485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735

    -

    南京理工大学

    -


    826

    401-500

    哈尔滨工程大学

    -


    871

    -

    四大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参与比较的高校排名见表2。工信部7所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入了QS世界大学排名第278名、389名、431-440名。哈工大、北航、南理工三所高校入围ARWU学术排名,具体名次见表2

    1. 国内外大学评价体系主要指标分析

    1.国外大学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

    1)《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THES)世界大学评价体系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泰晤士高等教育》制作的一项世界大学排名,常简写为THE201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的排名方法以教学、研究和国际展望等为标准,将六个指标扩展细分成了十三项二级指标,并调整了各自的比重。

    3 THES大学评价主要指标分年度比较表

    序号

    1994

    2008

    2015

    1

    入学标准

    学生满意度

    教学声誉调查

    2

    学生/教师比率

    科研质量

    生师比

    3

    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

    生师比

    受资助的博士生比例

    4

    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的比率

    生均服务和设施的投入

    师均机构收入

    5

    图书馆经费

    入学成绩

    博士/学士学位授予比

    6

    政府对研究的资助

    毕业率

    研究声誉调查

    7

    合同研究

    获得第一学位或更高的第二学位的学生比例

    人均科研经费

    8

    大学提供的学生贷学金

    毕业生去向

    人均论文发表数

    9

    毕业生长期就业


    引文影响力(标准化处理)

    10

    毕业后暂就业


    师均商业机构研究经费

    11

    研究或继续学习


    国际学生/国内学生

    12

    一等奖获得情况


    国际教师/国内教师

    13

    毕业率


    国际合作论文比例

    14

    研究生占学生百分比



    15

    外国留学生占全部学生百分比



    资料来源: (http://www.timesonline.co.uk/)

    4 2015THE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5个)

    二级指标(13个)

    权重

    教育教学环境(30%

    教学声誉调查

    15%

    生师比

    4.5%

    学校授予博士学位数与教师数量之比

    6%

    师均学校收入

    2.25%

    博士/学士学位授予比

    2.25%

    研究能力(30%

    研究声誉调查

    18%

    人均科研经费

    6%

    人均SSCI/SCI论文发表数

    6%

    引文影响力(30%

    大学发表的近5年被SSCI/SCI索引的论文数量(标准化处理)

    30%

    产业收入:创新(2.5%

    师均商业机构研究经费

    2.5%

    国际化(7.5%

    国际学生/国内学生

    2.5%


    国际教师/国内教师

    2.5%


    国际合作论文比例

    2.5%

    资料来源: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v-rankings.

    主要指标说明如下:

    教学与学生(30%):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包括教学声誉15%、师生比4.5%、博士-学士学位授予比例2.25%、学科门类6%、教师人均学校收入2.25%
    科学研究能力(30%):学校整体研发实力,包括学术声誉调查(18%)、研究经费(6%)、教师人均论文发表数(6%)。
    论文引用影响力(30%学校在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经济活动与创新(2.5%):学校的研究与工商业界的联系。

    国际化程度(7.5%):国际教师比例(2.5%)、国际学生比例(2.5%)、国际合作研究比重(2.5%)。

    2)《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 US.NEWS)评价体系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发布排名始于1983年,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大学排名榜。美国教育部和其他组织都相继参考U.S.NEWS的排名整理数据并以此安排大学拨款。

    U.S.NEWS针对美国大学的排名比较权威且影响力巨大。它主要评估7项指标,包括本科教学声誉、保持率、教师资源、生源质量、财政实力、毕业率和校友捐赠。

    5 2016 US.NEWS美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序号

    一级指标

    指标说明

    1

    本科教学声誉(25%

    来自于各大学校长、招生主任、学者、高中校长/老师给同行学校的学术打分,从1分到5分,5分代表最高。

    2

    保持率(20%

    由大一新生保持率(20%)和六年毕业率(80%)组成,新生保持率是指大一新生第二年仍然就读的比例,代表学校能够保持多少比例的新生到第二年;六年毕业率代表学校能够保持多少比例的学生直到毕业。保持力的比例越高,代表学校能够更好地提供给学需要的通向成功之路的教育。

    3

    教师资源(20%

    由师生比(5%)、20人以下的小班比例(30%)、50人以上大班的比例(10%)、教师工资(35%)、拥有本专业领域最高学位的教师比例(15%)、全职教师比例(5%)。

    4

    生源质量(15%

    包括SAT/ACT分数(50%),毕业于top10%高中的学生人数(40%),学生被录取后接受录取邀请比例(10%)。

    5

    财政实力(10%

    衡量学校在每个学生身上包括教学、研究、学生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教育经历方面的平均花费。

    6

    毕业率(5%

    US NEWS每年为大学预估一个毕业率预期值,如果学校届时的实际毕业率超过这个预估值,那么这所学校就能在这项指标获得更高的分数。这项指标展现的是学校为学生的毕业率所做的努力。

    7

    校友捐赠(5%

    仅计算本科毕业与该学校的校友对这所学校的捐赠。这个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学校的满意程度。

     

    6U.S.NEWS评价体系分年度变化发展情况

    年度

    指标主要变化情况

    2007

    按照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法将学校类别分为5类:即国家级研究型大学、文理学院、地区级综合性大学、本科类综合性大学、专业学院。

    2009

    包含了学术声誉、生源保留情况、教授资源、招生选拔、经费资源、毕业生表现、校友捐赠等七个一级指标及十六个二级指标构成。这些指标既包括了“输入”标准又包含了“输出”标准,既反映了学校的学生、教员及经费情况,又显示了学院教学工作的状况。

    2010

    QS等传媒机构合作推出世界排名。排名看重学生保持率、本科学术声誉,并且相当看重主观评价,如本科排名有25%的比例来自于大学同行的主观评价,研究生的商科、工程等专业有40%的比例来自于主观评价。

    2011

    学术同行评议由25%降至22.5%,其中院长评价从25%锐减到了15%,并首次加入了高中升学顾问对大学的评价,权重为7.5%,以分散院长评价的分量。校友捐赠率、教师薪水、资金来源、全职教师比例、学生教师比等与“经济”直接挂钩的指标权重超过了50%

    2014

    从全美大学排名,发表首份“世界最佳大学排名”,发展到全球最佳大学排名、分地区、学科以及各种特色排名。

    2015

    增加国际合作研究指标达到10%

    2016年以来,U.S.NEWS又推出世界大学排名,涵盖49个国家,覆盖多个专业领域。

     

    7 2016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名指标及权重

    序号

    指标

    权重(%

    1

    全球研究声誉

    12.5

    2

    地区研究声誉

    12.5

    3

    论文发表

    10

    4

    著作

    2.5

    5

    会议论文

    2.5

    6

    标准化的引用影响力

    10

    7

    论文总引用次数

    7.5

    8

    进入引用最多的前10%的论文引用数量

    12.5

    9

    进入引用最多的前10%的论文引用数量占论文总数的比例

    10

    10

    国际合作论文数量

    10

    11

    博士学位授予数量

    5

    12

    师均博士学位授予数量

    5

     

    3QS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QS世界大学排名是由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排名包括主要的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及学科排名。

    8QS公司四大跨国型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与权重系数

    评价领域(xi)

    评价指标(xij)

    权重wj

    WR

    AR

    LR

    SR

    科研质量

    同行评议(学术声誉,Academic Reputation)

    40%

    30%

    30%

    40%~90%

    论文及引用率

    师均引用率(Citation per Faculty)

    20%

    -

    -

    -

    篇均引用率(Citation per Papers)

    -

    15%

    10%

    0~50%

    师均论文数(Papers per Faculty)

    -

    15%

    10%

    -

    网络影响力(Web Impact)

    -

    -

    10%

    -

    教学质量

    生师比(Student-Faculty Ratio)

    20%

    20%

    10%

    -

    PhD教职比例(Staff with PhD)

    -

    -

    10%

    -

    国际化

    国际师资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5%

    2.50%

    -

    -

    国际学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s)

    5%

    2.50%

    -

    -

    入境交换生比例(Inbound Exchange Students)

    -

    2.50%

    -

    -

    出境交换生比例(Outbound Exchange Students)

    -

    2.50%

    -

    -

    毕业生质量

    雇主评议(雇主声誉,Employer Reputation)

    10%

    10%

    20%

    10%~40%







    图表说明: ①WR:世界大学排名;AR:亚洲大学排名;LR:拉丁美洲大学排名;SR: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②“-”表示不采用此指标。 ③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指标设置及权重分配因具体学科而异,表中只列出权重极值。 ④数据来源:http://www.iu.qs. com/university-rankings/rankings-indicators/http://www.iu.qs.com/university-rankings/subject-tables/(2015-12-172015-12-17)。

    其中,QS世界大学排名指标获得情况见表9

    9 QS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特征指标 描述 权重/%

    研究质量 同行评议 得分基于34000名同行评议人评审结果40

    师均引用 得分根据Scopus数据库科研与教师数得到20

     

    教学质量 生师比 得分基于学生/教师比例20

    毕业生质量 雇主声誉 得分基于16785个雇主调查结果10

     

    国际化 国际教师 得分基于国际教师比例5

    国际学生 得分基于国际学生比例

    QS的世界大学排名非常重视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这两个指标占的权重达50%。教师/学生比例这个指标占20%的比重。为了更公正地评价大学的研究 影响力,近年也引入了师均引用率这个新指标,占排名总分权重的20%QS排名重视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国际学生和国际教师两个指标占10%的权重。但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权重过高导致常常出现A校五大学科领域都比B校高,而总排名却比B校低的怪异现象,受到很多学界人士的批评。

    4)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开发的,2003年首次在网上公布,此后每年更新。这个排名注重学术研究,评估依据主要来自6项指标。ARWU指标体系受质疑的地方在于过多依赖于国际奖项,重理工及研究轻人文及教学素质。

    10ARWU排名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指标所占比重

    备 注

    教育质量

    10%

    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10%

    教师质量

    40%

    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20%),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的折合数(20%

    科研成果

    40%

    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折合数(20%),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的20%

    师均表现

    10%

    上述指标得分的师均值10%

    注:对纯文科大学,不考虑N&S指标,其权重按比例分解到其它指标中。

     

    11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数据来源

    指标

    数据来源

    诺贝尔奖

    http://www.nobelprize.org/

    菲尔兹奖

    http://www.mathunion.org/index.php?id=prizewinners

    高被引科学家(Hi Ci

    http://www.highlycited.com/

    Nature》和《Science》论文

    http://www.webofknowledge.com

    被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

    文索引收录的论文(PUB

    http://www.webofknowledge.com

    其他

    数据来自各国的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大学校长协会等

     

    上海交大“软科”还发布了“中国最好大学排名”。评价体系使用的都是最能体现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例如新生高考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论文数量与质量、成果转化收入等。2017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个维度之外,首次增加国际化的评价维度,引入留学生比例指标。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留学生比例是国际通行的衡量大学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该指标可以考量我国各个大学的国际声誉以及提供国际化教育环境的能力。

    12 2016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占比

    二级指标

    占比

    人才培养

    45%

    生源质量

    30%

    培养结果

    15%

    科学研究

    40%

    科研规模

    10%

    科研质量

    10%

    顶尖成果

    10%

    顶尖人才

    10%

    服务社会

    15%

    科技服务

    5%

    产学研合作

    5%

    成果转化

    5%

    2.国内大学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

    1)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体系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团队的“中国大学评价”于1993年首次发布。经过不断演进,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完善。

    13中国大学评价体系指标演进的思路

    年度

    主要思路

    1993

    仅有科研成果单项排名,共涉及25项指标

    1998

    创立了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

    2000

    进行了重大调整,以人才培养(62.51%)、科学研究(37.49%)两方面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含科技投入和成果),建立了23项二级指标。

    2002

    用“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取代了“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

    2003

    对大学进行了重新分类,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

    2005

    指标体系里增加了本科生质量指标(主要通过对各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导师问卷调查),并占本科生培养总得分的20%权重,体现了对教育质量和学术声望的关注。

    2009

    增加了学术抄袭无期限降分指标,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列为三级指标。

    2015

    不再使用SCISSCIA&HCI作为国际期刊论文的数据来源,约3000种非SCISSCIA&HCI源期刊进入《中国大学评价》源期刊。对国际期刊来源进行了重新评定,且将专利技术转让纳入指标。

    2017

    研究生科研成果全部计入研究生培养得分,不再计入学校的科学研究得分;增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研究生获奖结果、本科生获奖结果。

     

    14 2015年“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权重

    三级指标

    人才培养

    57.95%

    本科生培养

    35.15%

    本科毕业生数、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专业、教学团队、规划教材、挑战杯本科生学术竞赛、本科数学建模竞赛奖、本科教学成果奖、本科生就业率、新生录取分数线、本科教学评估结果、全校生师比。

    研究生培养

    22.80%

    硕士毕业生数、博士毕业生数、优秀博士论文、挑战杯研究生学术竞赛奖、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研究生学术水平。

    科学研究

    42.05%

    自然科学研究

    31.48%

    学术著作引用、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内(外)引文数据库论文及引用、艺术作品、专利授权、科学与技术奖、军事科研保密系数等。

    社会科学研究

    10.57%

    国内(外)引文数据库论文及引用、艺术作品、专利授权、人文社会学奖。

     

    该体系的指标选择主要是产出、成果导向的,本科生培养和自然科学研究占较大权重。前几年,学校规模(如本科生数、研究生数)等数量指标占据较大比重,后逐渐重视与教育质量有关的指标,并相应调整了指标设计和算法。

    2)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体系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于2003年开始大学评价研究工作。该排名最大的特点在于侧重体现被评价高校的“历史成就”和“现时水平”,而不仅仅是现实的“综合排序”和“规模排序”,指标体系经历了由繁到简、逐步合理的过程。2015年,指标体系稳定为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并率先公布“中国大学星级排名”,按照一星级到八星级由低到高的级别为大学排名。同时,依据中国大学分类标准,将两岸四地高校按照综合型、行业特色型和特色专业型进行星级排名和层次划分。

    15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指标数量变化情况

    年 度

    2005

    2007

    2010

    2012

    2015

    一级指标

    数量

    3

    3

    2

    3

    3

    二级指标

    9

    7

    4

    9

    9

    三级指标

    34

    8

    27

    10

    12

    该排名从2015年起开始发布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引导高校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社会影响指标中增设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指标。特别将国际公认的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E)、英国Q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权威评价结果等指标引入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旨在引导高校在世界高等教育大舞台上同场竞技,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跨国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

    2016年,中国校友网排名将工信部7所高校中的哈工大、北航、西工大、北理被定为中国研究型大学,南航、南理工、哈工程被定为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南航在中国校友网大学综合排名较为靠后,其中在国际化排名中位列71位(见附件3)。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哈工程分别排在第1227313748位。值得注意的是,除南航和南理工以外,参与比较的高校综合排比名次与国际化排名的名次基本相当。

     

    5中国校友网国际化排名比较(工信部7所高校)

    16 2016中国校友网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及权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权重

    合计

    人才培养

    教学质量

    教学水平

    10.66%

    40.76%

    46.48%


    毕业生质量

    15.24%

    学科建设

    学科专业

    9.15%

    师资队伍

    杰出师资

    11.43%

    40.03%

    34.31%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高端科研成果

    16.01%


    科研基地

    创新基地

    9.15%

    科研项目

    基础科研项目

    9.15%

    社会影响

    办学定位

    办学层次

    2.06%

    19.21%

    社会声誉

    社会捐赠

    7.62%

    生源竞争力

    2.29%

    媒体影响力

    3.05%

    国际影响

    国际影响力

    4.19%

    主要指标说明如下:

    教学水平:教学工程、教学奖励、教学基地中心、教材及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和德育教育成果等。

    杰出校友:世界级杰出校友、国家级杰出校友和部省级、地市级杰出校友等,校友指政界、学界、商界、公益慈善和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人才,增设国防院校特别人才贡献指标。

    杰出师资:世界级、国家级和部级科学家、专家学者和教学名师等。

    学科建设:学科层次、世界、国家级高水平学科和研究生院等

    科研成果:世界级科研奖励、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成果等。

    创新基地:国家级、部级知识生产基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学术平台、高水平期刊等。

    基研项目:国家级、部级重大科研基础性研究项目和基金项目。

    社会影响:由办学定位、媒体影响力、生源竞争力、社会捐赠和国际影响力等组成;增设国防院校特别社会影响力指标,指标全部为第三方客观数据,未采用主观打分数据或自建数据库数据。

    3)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自2004年起开始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目前,该评价体系公布639个排行榜,分别是:《2016年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2016年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2016年世界一流大学分学科排行榜》(分22个学科)、《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等。

    17 2016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师资力量

    专职教师数

    高被引科学家

    科研能力

    ESI收录论文数

    总被引次数

    国际合作论文数

    发明专利数

    教学水平

    杰出校友数

    进入ESI排名学科数

    声誉影响力

    西班牙网络排名

    高被引论文数

    主要指标说明如下:

    师资力量:代表一流大学的人才储备,是衡量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专职教师是一流大学的骨干力量,对一流大学的意义十分重大。而高被引科学家则是师资力量的最高表现形式,是高质量人才的象征。

    科研能力:用近11年来发表论文数(被ESI收录的论文数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反映该机构或学科对世界学术交流量的贡献,而且被ESI收录的论文都是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较高质量的论文,各论文发表的期刊也在该学科有着显著影响。

    教学水平:通过杰出校友数和进入ESI排名的学科数来反映教学水平。杰出校友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是从教学水平的深度对其进行衡量;进入ESI学科数是从教学水平的广度对其进行衡量。

    声誉影响力:用网络排名和高被引论文这两个指标来衡量。网络排名越靠前说明该单位的影响面越大,学术辐射范围越广泛,引起的关注就越多。高被引论文是体现其声誉影响力的主要手段之一,高被引论文代表其声誉影响力较大。

    该排行2016年发布了《2016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研究报告》,根据“一流的队伍、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国际化和一流的影响力”的评价标准设立四个一级指标,包括师资力量、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和声誉影响力;在一级指标下分别设立相应的10个二级指标。

    18 2015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与权重(重点大学)

    一级指标

    一级权重

    二级指标

    二级权重

    办学资源

    0.1671

    基本条件

    0.1416

    教育经费

    0.2382

    教师队伍

    0.3369

    优势学科

    0.2833

    教学水平

    0.2616

    生源与毕业生

    0.1692

    研究生与留学生

    0.3874

    教学质量

    0.4434

    科学研究

    0.4531

    科研队伍与基地

    0.1405

    科研产出

    0.1065

    成果质量

    0.3229

    科研项目与经费

    0.2447

    效率与效益

    0.1854

    学校声誉

    0.1182

    学校声誉

    1

    3.国内外大学评价体系比较

    国际“四大”世界大学排名在指标选取上各具特色,在指标体系设计上各不相同,各有侧重。THE排名相对平均,指标体系最为全面;US News将论文引用影响力作为重要评价标准;QS世界大学排名注重同行评价,指标相对简单,其中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等主管评价指标权重高;上海交大ARWU排名看重学术成就,获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教师和校友人数占分比较高,偏向教师能力与学术获奖情况。

    19四大国际排名指标情况比较

    发布机构

    泰晤士高等教育

    Quacquarelli Symonds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

    所在国别

    英国

    英国

    美国

    中国

    开始年份

    2010

    2004

    2014

    2003

    排名侧重

    科研、教学

    评价、师生比

    科研、学术

    科研、师资、学术奖项

    排名标准

    教学(占30%

    同行评价(占40%

    学校声誉(占25%

    教育质量(占10%

    研究(占30%

    雇主评价(占10%

    论文计量(占65%

    教师质量(占40%

    论文引用(占32.5%

    论文引用(占20%

    学校水平(占10%

    科研成果(占40%

    企业经费(占2.5%

    师生比例(占20%


    师均表现(占10%

    国际化程度(占5%

    国际学生比例(占5%




    国际教师比例(占5%



    排名范围

    THE世界大学排名

    QS世界大学排名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

    US News美国大学本科排名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学科领域排名

    金砖国家与新兴经济体排名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US News美国大学研究生排名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专业排名

    THE大学声誉排名

    QS年轻大学排名

    US News地区大学排名

    两岸四地大学排名

    THE年轻大学排名

    QS最佳留学城市排名

    US News国家大学排名


    THE亚洲大学排名

    QS世界大学国家排名

    US New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


    涵盖地区

    79

    82

    60

    43

    排名长度

    Top980

    Top891

    Top750

    Top500

    数据来源

    路透社

    数据库Scopus/Elsevier

    Thomson Reuters InCites 

    SCIESSCI

    Elsevier/Scopus数据库

    针对学者与雇主的调查

    Web of Science

    高被引科学家




    Nature




    Science

    数据来源:IDP诺斯留学http://www.idp.cn/paihangbang/81561.html

     

    Marginson提出了评价世界大学排名系统的8条标准,其中6条是关于世界大学排名如何改进数据质量方面的,2条是关于排名的行为效果的。3

    20对世界大学排名系统的评价

    评价标准

    ARWU

    QS

    THE

    USNEWS

    实在性

    中等—强

    客观性

    中等—弱

    外部性

    中等—强

    中等—弱

    中等—强

    综合性

    中等—弱

    中等

    中等—强

    中等—强

    特殊性

    中等

    次序平衡

    中等

    绩效校准

    中等—弱

    中等—弱

    中等—弱

    中等—弱

    透明性

    中等

    (1)实在性。好的排名首先应该建立在高等教育的现实之上,排名指标应该尽量精确地测量其所要测量的东西。

    (2)客观性。根据实在性原则,排名指标应该避免采用利克特式量表的主观观察。例如,声誉调查可能并不能提供高等教育真实世界的数据,它可能仅仅是对高等教育的意见而已。

    (3)外部性。排名应该根据被排名大学的外部数据来源进行。数据收集和解释不应受到参与排名大学的操纵。理想情形是,排名数据应该来源于包括世界所有大学的数据资源,这样可以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对世界所有大学进行判断。

    (4)综合性。大学排名应该尽可能综合地考虑大学的功能。如果以一个特定的方面,如科学研究来对大学进行排名,也应该尽可能综合地考虑所有学科的所有研究活动,以及所有类型的投入、产出,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研究产出所有类型的应用及其影响,研究对教学、地区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等。

    (5)特殊性。基于某个特质对大学排名,测量这些特质的指标应该与其在真实世界的情形相一致。也就是说,测量特质A 时,不能用测量特质B或其他指标来替代,除非特质A是特质B的一个组成部分。特殊性原则反对用代理指标,如用师生比例来代表对教学质量的测量。特殊性原则也反对采用基于武断的加权处理的复合性指标,如资源配置(50%)和研究出版(50%)这两个指标,既不是对资源配置,也不是对研究出版的有效的测量指标。

    (6)次序均衡性。排序不应该夸大大学之间的差异。如果大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就没有理由用一个垂直的排行榜来对它们进行排序。

    (7)绩效校准。任何排名系统应该鼓励所有参与排名的大学最大化绝对绩效的行为,并建立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改善机制。这一原则不容易实现,因为现有的排名通常是简化的,偏好某类工作、学科、机构的,排名是基于相对绩效,而不是绝对绩效。

    (8)透明性。排名指标及其数据收集、测量、计算和解释的方法应该是透明的。理想的情形是,任何一个有文化的人,应该能够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出所有排名结果。

    21国内大学排名的主要特色

    排名类型

    主要特色

    中国大学评价(武书连)

    突出两大指标: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注重产出性成果。引用官方评价结果,如优博论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作为数据源;修订国际期刊论文的数据来源,约3000种非SCISSCIA&HCI源期刊进入《中国大学评价》源期刊。

    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

    率先纳入毕业生质量指标,突出杰出校友指标,将“校友捐赠”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对大学进行星级排名;提出中国大学分类新标准;发布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教学质量评价排行榜、国际化水平排行榜,引入世界大学排行结果、国际化指标作为数据源。

    武汉大学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

    将一流学科排名与一流大学排名结合,综合设计指标体系。排行榜类型多样,有16类排行榜。

    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采用最能体现大学办学水平的产出性指标,例如新生高考成绩、毕业生就业率、留学生比例指标、论文数量与质量、成果转化收入等。

    1. 国内外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启示

    1. 客观看待国内外大学排行

    1.国内外大学排行的积极意义

    1)促进了大学的变革与发展。大学排行有利于社会了解大学,提高大学的声誉和影响力,同时,为学生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提供参考。更为重要的是,大学排行促进了大学自觉地改革发展。《科学(Science)》刊载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ARWU排名中法国大学表现不佳,因此引发了法国有关高等教育的全国性辩论,并出台了新的教育法,赋予了大学更多的自由”。高校可能不会公开承认他们专门制定了提高排名的举措,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们确实这么做了(Hazelkorn 2008)。高校的高层管理者在制定目标、评价进展、评估同行、 招收学生、招聘教师、奖学金分配、开展毕业生就业调查、设置新专业以及制定预算时都会考虑大学排名。许多情况下,他们还会聘请专门的顾问提供指导(Espeland& Sauder2007)

    最关键的是,高校会有选择性地根据排名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提升排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履行大学基本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鼓励师生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英文文章,加强国际交流, 提高国际师生比例,尽可能地降低生师比,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加强数据统计工作并积极向排名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源等。

    2)从解析的视角诠释了一流大学的内涵。从演进方向看,国内大学评价逐步走向国际化,重视引入国际性评估指标。而国外大学评价逐渐区域化、本土化,主张依据不同的教育诉求和文化影响评价大学。各种评价指标的设计得以相互借鉴并不断完善,不同的价值取向表现出的共性方面能从解析的视角诠释一流大学的内涵。

    从指标体系的权重看,国内外大学评价围绕大学基本目标,重点关注培养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见表22。无论指标如何变化,对大学的评价终究离不开对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评价,一流大学之所以一流,必须同时具备“世界”(国际化)、“一流”(卓越化)、“大学”(本位化)等条件。

    22一流大学评价最大指标权重(前三项)基本情况

    大学排行榜

    主要指标(二级指标最大权重前三项)

    THE

    引文影响力、研究声誉调查、教学声誉调查

    US.NEWS

    世界学术声誉、论文发表(高质量论文引用量、国际合作研究)

    QS

    同行评议、论文引用率、国际化

    ARWU

    教师质量(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的折合数)、国际高水平论文;留学生比例

    中国大学评价

    本科生培养、自然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

    中国校友网大学排行

    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高端科研成果

    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

    教学水平和质量、科研研究成果质量(获奖、引文数)、研究项目与经费

    2.国内外大学评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马太效应。

    大学排名常常会产生“马太效应”。国外排名靠前的好大学会有更多好的教师和学生申请、可以增加校友的捐赠或获得更多国家财政支持和政策关注等。一些大学可以通过排名逐步建立和扩散自己的声誉。声誉是大学重要的非物质资产,它很难建立但却很容易失去。好大学在获得资源等方面的这种优势使之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但排名也会人为放大差异,有的排名第40名和第50名可能并无本质差别。很多排名只是对大学进行总体评估,有一部分排名对学科进行评估,因为整体排名而拉开大学的差距,可能并不是完全合理的。

    2)不同评价体系指标设计不同,引起排名差异较大,排名客观性受到影响。

    世界大学排名假设其测量指标能对大学水平进行有意义的测量。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教学质量很难简单量化评价,声誉调查很容易变成主观、自我保持的指标,科研指标往往偏向理工科而对文科不利,文献计量指标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不太可行,使得这类指标更有利于自然科学、工程、生命和医学等学科。此外,各大学排名都重视学术研究,但学术研究对人才培养以及研究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则较少顾及。

    2016年,THE排行榜降低了主观调查的权重,增加了客观数据。确保主观因素占比保持在一定限度以下。一些大名鼎鼎的大学因此受到冲击,原因是这些大学缺乏相应成果产出而遭受损失。相反地,那些无名英雄因为评价客观数据的上升得以获得认可。再如,USNEWS的官网上直接公布了参考指标,就给了一些学校“可乘之机”——通过快速提高某几方面的数值来提升排名。最著名的例子便是东北大学,该校在1996USNEWS的排名中位列162位,时任校长认为排名靠前对学校益处多多,于是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分析USNEWS排名背后的数学原理。然后通过招聘更多老师来降低师生比、提高国际生比例用全额学费增加财政收入等多种有效举措提升排名。所以到2013年,东北大学排名蹿升到第19位,前进了一百多位,成为美国大学排名历史上提升最快的学校。

    3)区域性大学、行业特色大学排名情况有待进一步评估。

    QS评价将声誉评价调查的一半样本放在且过于集中在欧洲国家,因此遭受质疑的是,此举不利于亚洲国家的大学排名。再如,THE排名论文引用率占比重太大,这被认为不利于那些并非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大学,因为英语作为国际语言较易受到关注,自然比较容易被引用。ESI4是当今普遍用以评价大学和科研机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的重要指标。ESI设置了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数学、综合交叉学科等22个学科。拥有这些学科的大学在排名上自然有利,反之则不然。

    一些行业特色大学因为排名湮没了自己的特色。例如,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综合排名在USNEWS排名的前4档次共248所学校中是找不到的,但其医学排名通常都是前几名的,该校医学院毕业生绝对不愁就业。此外,国防特色大学的相关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情况由于保密限制等原因,其成果难以计入评价,造成排名的实际情况有待进一步评估。

    (二)国内外大学评价对一流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启示

    1.重视对世界大学排名的研究。

    世界大学排名是社会组织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会长期存在。大学简单地忽视它的存在并不是可取的策略,这样做有可能会给学校造成很大的影响。如导致大学声誉徘徊不前,或导致大学在排名中地位的下降。因此,大学应该重视对世界大学排名的研究,分析全球影响力较大的世界大学排名系统,研讨它们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结合自身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改善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和办学水平。

    2.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提升学校声誉。

    前述几个重要的世界大学排名系统中,大学声誉是排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应通过在影响力较大的国际媒体、网络等各种途径,宣传学校的基本情况、人才培养经验和科研成果等,以提升大学的声誉和影响力。

    3.重视教学,培养杰出人才

    23教学指标权重与科研指标权重的对比分析5

    排名

    教学指标权重

    科研指标权重

    其他指标权重

    THE排名

    37.5%

    60%

    2.5%

    USNEWS

    77.5%

    0

    22.5%

    QS

    30%

    60%

    10%

    上海交大学术排名

    30%

    60%

    10%

    中国大学评价

    57.95%

    42.05%

    0

    校友会排名

    42.37%

    41.72%

    15.92%

    中国高校竞争力排行

    42.87%

    45.31%

    11.82%

     

    从指标体系看,教学依然是评价一流大学的根本指标。教学和科研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孰轻孰重反映在大学评价体系中。中国大学评价、校友会排名、USNEWS排名的教学指标权重分别为57.95%42.37%77.5%,其教学指标的权重高于科研指标权重,USNEWS排名排名的教学指标权重设置得非常高。中国高校竞争力排行、上海交大学术排名和THE排名的科研指标权重相对较大,分别为45.31%60%60%,高于教学指标的权重。USNEWS排名的科研指标权重都为0,对科研指标并没有赋予权重。我国大学排名除中国大学评价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学术排名之外,教学指标与科研指标权重相差不大。但我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逐步增加了教学指标的权重,之前重科研偏教学的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最为明显的是中国大学评价榜。现有排名体系都在努力平衡教学和科研二者的关系,使教学与科研评价一体化。同时,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点,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二者的质量,因此,与研究生质量有关的要素也会成为日益受到重视的评价指标。

    从人才培养的结果指标看,各类评价突出了杰出人才的成果指标,反映在声誉调查、雇主调查、毕业生质量指标、杰出校友数量、校友捐赠等指标方面。US.NEWS美国大学排名列出了保持率(20%)、生源质量(15%)、毕业率(5%)、校友捐赠(5%)等人才培养指标。中国校友会网将毕业生质量(杰出校友)(15.24%)、社会捐赠(7.62%)、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主要指标。“杰出校友”的涵义进行了特别的界定,包括世界级杰出校友、国家级杰出校友和部省级、地市级杰出校友等,校友指高校毕业生中杰出和优秀的政界、学界、商界、公益慈善和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人才,还增设了国防院校特别人才贡献指标。

    4.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对大学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看,国际化办学已成为大学跻身一流的竞争优势。提升一所大学的国际化程度是大学提高办学水平、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

    24各个排名指标体系的国际指标汇总

    名称

    指标内容

    中国大学评价

    国外引文数据库引用

    中国高校竞争力排行

     

    留学生与本科生比例;各类国际性、全国性竞赛获奖数;SCISSCIAHCI收录论文数;EIISTPISSHP收录论文数;CSTPCCSSCI收录论文数;SCIENCE\NATURE论文,ESI顶尖论文数;SCISSCIAHCI被引次数;CSTPCCSSCI被引次数

    校友会排名

    国际化师资、国际性校友、国际化办学、国际科研成果、国际影响力、国际创新基地、留学生人数、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和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主办的孔子学院等。

    THE排名

    国际教员比例,国际学生比例,国际合作论文

    USNEWS排名

    国际合作研究

    QS排名

    国际师资比例、国际学生比例、入境交换生比例、出境交换生比例

    上海交大学术排名

    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被科学引文索引 (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获诺贝尔奖和 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 THE排名 国际教员比例;国际学生比例、留学生比例指标。

    24可见,国内外大学评价在指标设计方面强化了国际化意识,普遍增设了国际化评价指标,各方面指标权重逐年增长。对大学国际化进程的评价成为未来大学排名的重要发展趋势。QS指标中有10%为大学的“国际化指标”,THE指标中有7.5%为大学的“国际化指标”。不同的是,QS中指标设置很简单,只分为两项,即“国际教师”(5%)和“国际学生”(5%)的比例。THE则加了一项,除“国际教师”(2.5%)和“国际学生”(2.5%)外,还有一项“国际合作论文”(2.5%)的比例。这是因为THE认为,一流大学对国际师资和学生的吸引力是他在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际合作论文比例能表现大学的开放、合作、引智的程度。

    国内大学评价逐步由本土化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主动与国际接轨,重视引用国际认可的奖项、国际评估的指标和数据,例如引入诺贝尔奖、菲尔茨奖、进入世界前1%大学的ESI论文总被引频次、收录国外SCISSCIEI的论文数、被引次数、Nature &Science论文指标,力求为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树立国际标杆。此外,体现国际化程度的指标还有“国际学生与国际教员的比例”和“参加国际性比赛获奖情况”等。不难看出,国际化指标的内容和范围还较为局限,多维度评价成为拓展未来的趋势。

    以国内国际化排名为例,自2015年起,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已经连续第2年发布“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2016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国际化师资、国际性校友(毕业生)、国际化办学、国际化科研成果、国际性创新基地和国际影响力等核心指标,旨在引导高校在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中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

    从指标体系的分类细化可以看出,大学国际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六个方面,应从这几个方面加强。

    5.建设一流学科,鼓励和引导高水平教师获得国际认可

    学科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是大学兴衰成败的关键,学科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志。教师水平是学科水平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从一流大学评价体系看,教师水平获得国际认可越来越成为一流大学的显著特征。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指标的重要一项。THE世界大学排名中,将教师人均科研经费(6%)、人均论文发表数(6%)、引文影响力(30%)、师均商业机构研究经费(2.5%)、国际教师与国内教师的比例(2.5%)所谓衡量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指标占比达到47%。上海交通大学学术评价体系中,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20%),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的折合数(20%)、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折合数(20%),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的20%、师均表现(10%)等二级指标,都是指向高水平教师队伍,偏向教师能力与学术获奖情况,其数据源均来自国际评估和国际奖项,以国际认可的标准确定大学和教师是否高水平。

    中国校友会网提出了杰出师资11.43%)、科研成果(教师获得世界级科研奖励、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成果等,16.01%)等衡量教师水平的指标,指标占比达到27.44%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排名并列进行,师资力量作为一级指标,即把一所大学的人才储备、专职教师、高被引科学家等指标作为衡量一流大学的关键指标和最高表现形式。

    师资质量是决定大学质量的第一要素。从评价体系看,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有下3个特征:一是教师博士化比例高,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尤其是拥有世界名校的博士学位;二是教师的国际流动性比较高,顶尖教师也是其他国际一流大学争相聘任的对象; 三是教师队伍的多样性,拥有一个多元文化背景的教师群体。因此,尽管教师的国际化和博士学位未能全面反映教师队伍的水平,但这两个关键因素却可以较好地替代其他要素的质量。

    大学非大楼也,乃大师也。”世界上只有400余名大学教师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于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大师云集、学术碰撞的集中地,他们是举世公认的学术权威,理论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从事着最前沿、尖端的探索,取得的成果大都成为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因而,从政策和制度上引导,培育一批瞄准世界研究前沿、潜心发展学术、参与国际竞争并获得国际认可的师资队伍,是大学跻身世界一流的关键。

     

     

     

     

     

     

     

     

     

     

     

     

     

     

     

     

     

     

     

     

     

    附件1

    2017Q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排名汇总


    QS世界排名

    大学

    国家

    1

    24

    清华大学

    中国

    2

    39

    北京大学

    中国

    3

    43

    复旦大学

    中国

    4

    61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5

    10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

    6

    110

    浙江大学

    中国

    7

    115

    南京大学

    中国

    8

    257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

    9

    275

    武汉大学

    中国

    10

    27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

    11

    297

    中山大学

    中国

    12

    315

    南开大学

    中国

    13

    315

    同济大学

    中国

    14

    318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

    15

    389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

    16

    421-430

    人民大学

    中国

    17

    431-44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

    18

    441-450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

    19

    451-460

    上海大学

    中国

    20

    451-460

    厦门大学

    中国

    21

    471-480

    华东科技大学

    中国

    22

    481-490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

    23

    481-490

    天津大学

    中国

    24

    491-500

    吉林大学

    中国

     

     

     

     

     

     

     

     

     

     

     

     

     

     

     

     

    附件2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的中国大学(2017

    国内排名

    世界排名

    中文名称

    1

    58

    清华大学

    2

    71

    北京大学

    3-6

    101-150

    复旦大学

    3-6

    101-150

    上海交通大学

    3-6

    101-1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6

    101-150

    浙江大学

    7-9

    151-200

    哈尔滨工业大学

    7-9

    151-200

    中山大学

    7-9

    151-200

    西安交通大学

    10-18

    201-300

    北京师范大学

    10-18

    201-300

    华中科技大学

    10-18

    201-300

    吉林大学

    10-18

    201-300

    南京大学

    10-18

    201-300

    四川大学

    10-18

    201-300

    苏州大学

    10-18

    201-300

    华南理工大学

    10-18

    201-300

    东南大学

    10-18

    201-300

    厦门大学

    19-31

    301-40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

    19-31

    301-400

    中南大学

    19-31

    301-400

    中国农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

    19-31

    301-40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9-31

    301-400

    大连理工大学

    19-31

    301-400

    华东理工大学

    19-31

    301-400

    兰州大学

    19-31

    301-400

    南开大学

    19-31

    301-400

    山东大学

    19-31

    301-400

    天津大学

    19-31

    301-400

    同济大学

    19-31

    301-400

    电子科技大学

    19-31

    301-400

    武汉大学

    32-41

    401-500

    北京化工大学

    32-41

    401-500

    首都医科大学

    32-41

    401-500

    东华大学

    32-41

    401-500

    湖南大学

    32-41

    401-500

    南京医科大学

    32-41

    401-500

    南京理工大学

    32-41

    401-500

    东北师范大学

    32-41

    401-500

    中国海洋大学

    32-41

    401-500

    北京协和医学院

    32-41

    401-500

    武汉理工大学

     

     

     

     

     

     

     

     

     

     

     

     

     

     

     

     

     

     

     

     

     

    附件

    2016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100

    (中国校友会网)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得分

    2016排名情况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

    北京大学

    北京

    100.00

    1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

    清华大学

    北京

    99.85

    2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3

    复旦大学

    上海

    85.68

    3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4

    浙江大学

    浙江

    84.35

    5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5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83.48

    7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83.06

    12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7

    南京大学

    江苏

    80.49

    8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8

    武汉大学

    湖北

    76.33

    4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9

    中山大学

    广东

    75.76

    10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0

    厦门大学

    福建

    74.25

    23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1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73.19

    13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73.16

    21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3

    南开大学

    天津

    72.28

    16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4

    同济大学

    上海

    72.04

    19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5

    吉林大学

    吉林

    71.85

    11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6

    四川大学

    四川

    71.49

    14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7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71.48

    17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8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71.16

    15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9

    天津大学

    天津

    70.12

    20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0

    兰州大学

    甘肃

    70.07

    36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21

    山东大学

    山东

    70.00

    21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2

    中南大学

    湖南

    68.48

    18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3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68.30

    28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4

    东南大学

    江苏

    68.29

    24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5

    湖南大学

    湖南

    68.23

    33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26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68.22

    32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68.17

    25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8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68.16

    29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9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67.91

    6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30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67.65

    31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1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66.80

    30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2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66.69

    41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3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66.41

    48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4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66.15

    39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5

    重庆大学

    重庆

    66.06

    27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6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65.16

    37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7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64.63

    35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64.34

    90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9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64.20

    49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0

    江南大学

    江苏

    64.09

    99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41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63.93

    50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2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63.81

    34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3

    东北大学

    辽宁

    63.76

    26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4

    郑州大学

    河南

    63.69

    62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45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63.68

    42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6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63.63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中国高水平大学

    4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63.56

    65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8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63.53

    57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9

    上海大学

    上海

    63.51

    75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50

    西北大学

    陕西

    63.48

    47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1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63.47

    78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2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63.41

    38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3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63.29

    40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63.29

    69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3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63.29

    66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6

    河海大学

    江苏

    63.27

    54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7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63.25

    42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8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63.18

    119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8

    西南大学

    重庆

    63.18

    52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0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63.15

    68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1

    南昌大学

    江西

    63.09

    80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62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63.07

    171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3

    东华大学

    上海

    62.98

    79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4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62.96

    77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5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62.92

    45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6

    苏州大学

    江苏

    62.82

    63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67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62.79

    92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68

    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

    62.78

    60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9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62.76

    93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70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62.75

    51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62.74

    61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1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62.74

    56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1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62.74

    53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74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62.70

    93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75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62.68

    64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76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62.67

    83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76

    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

    62.67

    211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78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62.62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79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62.58

    153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0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62.49

    116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1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

    62.45

    95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1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

    62.45

    109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3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62.44

    74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4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62.43

    122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4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62.43

    98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4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

    62.43

    251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87

    云南大学

    云南

    62.38

    59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8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62.36

    72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9

    长安大学

    陕西

    62.35

    42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0

    福州大学

    福建

    62.30

    83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1

    青岛大学

    山东

    62.29

    146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1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62.29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3

    宁波大学

    浙江

    62.27

    134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62.27

    76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5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62.26

    106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5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62.26

    96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7

    暨南大学

    广东

    62.25

    58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7

    广西大学

    广西

    62.25

    83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9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62.23

    138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9

    汕头大学

    广东

    62.23

    123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2016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评价指标:

    1)国际化师资:获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邵逸夫奖、阿贝尔奖等世界级科学奖励教师,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等国外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     

    2)国际性校友: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等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等海归校友;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邵逸夫奖、阿贝尔奖等世界科学奖励获得者,《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总裁,福布斯、胡润等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榜企业家等。     

    3)国际化办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是否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单位、留学生人数、中国政府奖学金和主办的孔子学院等。

    4)国际科研成果: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邵逸夫奖、阿贝尔奖等世界级科学奖励。自然指数、ESI国际高被引学术论文、《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等杂志学术论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最具影响力国际百篇学术论文等。    

    5)国际创新基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ESI收录期刊、国际三大索引(SCIEIISTP)来源期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和英文版期刊国际推广项目等。     

    6)国际影响力:英国泰晤士报、Q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世界三大权威大学排行榜评价结果;到访的时任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国际捐赠;国际学术影响力(ESI居世界前1%的论文引文);世界三大排行榜学科排名、ESI全球前1%学科排名等。

     

     

     

     

     

     

     

     

     

     

     

     

    附件4

    2017-2018年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排序

    学校名称

    总得分

    省市

    类型

    1

    北京大学

    100.00

    北京

    1

    综合

    1

    2

    清华大学

    98.76

    北京

    2

    理工

    1

    3

    浙江大学

    95.91

    浙江

    1

    综合

    2

    4

    上海交通大学

    92.34

    上海

    1

    理工

    2

    5

    复旦大学

    85.54

    上海

    2

    综合

    3

    6

    武汉大学

    83.06

    湖北

    1

    综合

    4

    7

    南京大学

    81.03

    江苏

    1

    综合

    5

    8

    吉林大学

    77.71

    吉林

    1

    综合

    6

    9

    中山大学

    75.10

    广东

    1

    综合

    7

    10

    四川大学

    73.03

    四川

    1

    综合

    8

    11

    华中科技大学

    72.60

    湖北

    2

    理工

    3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70.28

    黑龙江

    1

    理工

    4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8.35

    安徽

    1

    理工

    5

    14

    山东大学

    67.71

    山东

    1

    综合

    9

    15

    中国科学院大学

    67.40

    北京

    3

    综合

    10

    16

    西安交通大学

    67.20

    陕西

    1

    理工

    6

    17

    中南大学

    65.62

    湖南

    1

    理工

    7

    18

    东南大学

    65.06

    江苏

    2

    理工

    8

    19

    同济大学

    64.82

    上海

    3

    理工

    9

    20

    中国人民大学

    64.13

    北京

    4

    文法

    1

    21

    天津大学

    64.10

    天津

    1

    理工

    10

    22

    北京师范大学

    62.92

    北京

    5

    师范

    1

    23

    南开大学

    62.80

    天津

    2

    综合

    11

    24

    大连理工大学

    61.38

    辽宁

    1

    理工

    11

    25

    厦门大学

    60.59

    福建

    1

    综合

    12

    26

    华东师范大学

    59.86

    上海

    4

    师范

    2

    27

    华南理工大学

    57.91

    广东

    2

    理工

    12

    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6.75

    北京

    6

    理工

    13

    29

    重庆大学

    56.48

    重庆

    1

    理工

    14

    30

    西北工业大学

    55.23

    陕西

    2

    理工

    15

    31

    电子科技大学

    53.86

    四川

    2

    理工

    16

    32

    北京理工大学

    53.74

    北京

    7

    理工

    17

    33

    中国农业大学

    53.69

    北京

    8

    农林

    1

    34

    北京交通大学

    53.38

    北京

    9

    理工

    18

    35

    西南交通大学

    53.06

    四川

    3

    理工

    19

    36

    湖南大学

    51.90

    湖南

    2

    理工

    20

    37

    兰州大学

    51.65

    甘肃

    1

    综合

    13

    38

    东北大学

    51.63

    辽宁

    2

    理工

    21

    39

    武汉理工大学

    51.51

    湖北

    3

    理工

    22

    40

    华中师范大学

    51.05

    湖北

    4

    师范

    3

    41

    西南大学

    50.78

    重庆

    2

    综合

    14

    42

    华中农业大学

    50.66

    湖北

    5

    农林

    2

    43

    南京理工大学

    50.53

    江苏

    3

    理工

    23

    44

    郑州大学

    50.50

    河南

    1

    综合

    15

    4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0.36

    江苏

    4

    理工

    24

    46

    东北师范大学

    50.35

    吉林

    2

    师范

    4

    47

    南京师范大学

    50.30

    江苏

    5

    师范

    5

    4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9.86

    陕西

    3

    理工

    25

    49

    苏州大学

    49.29

    江苏

    6

    综合

    16

    50

    上海大学

    49.22

    上海

    5

    综合

    17

    51

    华东理工大学

    49.16

    上海

    6

    理工

    26

    52

    北京工业大学

    49.07

    北京

    10

    理工

    27

    53

    陕西师范大学

    49.05

    陕西

    4

    师范

    6

    54

    南京农业大学

    48.90

    江苏

    7

    农林

    3

    55

    中国海洋大学

    48.85

    山东

    2

    理工

    28

    56

    西北大学

    48.83

    陕西

    5

    综合

    18

    57

    北京科技大学

    48.16

    北京

    11

    理工

    29

    58

    哈尔滨工程大学

    47.97

    黑龙江

    2

    理工

    30

    59

    河海大学

    47.50

    江苏

    8

    理工

    31

    60

    江南大学

    47.28

    江苏

    9

    综合

    19

    61

    湖南师范大学

    47.27

    湖南

    3

    师范

    7

    62

    云南大学

    47.03

    云南

    1

    综合

    20

    63

    暨南大学

    46.83

    广东

    3

    综合

    21

    64

    中央财经大学

    46.75

    北京

    12

    财经

    1

    65

    燕山大学

    46.59

    河北

    1

    理工

    33

    66

    北京邮电大学

    46.53

    北京

    13

    理工

    32

    67

    浙江工业大学

    46.45

    浙江

    2

    理工

    34

    68

    中国政法大学

    46.17

    北京

    14

    文法

    2

    69

    华南师范大学

    46.07

    广东

    4

    师范

    8

    70

    合肥工业大学

    45.92

    安徽

    2

    理工

    35

     

     

     

     

     

    附件5

    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100强综合排名

    2017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总得分

    1

    清华大学

    北京

    94.0

    2

    北京大学

    北京

    81.2

    3

    浙江大学

    浙江

    77.8

    4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77.5

    5

    复旦大学

    上海

    71.1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65.9

    7

    南京大学

    江苏

    65.3

    8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63.0

    9

    中山大学

    广东

    62.7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61.6

    11

    同济大学

    上海

    60.8

    12

    东南大学

    江苏

    59.8

    13

    武汉大学

    湖北

    58.4

    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58.3

    15

    南开大学

    天津

    58.2

    16

    四川大学

    四川

    57.4

    16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57.4

    18

    天津大学

    天津

    56.2

    19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56.1

    20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55.1

    21

    厦门大学

    福建

    55.0

    22

    山东大学

    山东

    54.5

    23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54.1

    24

    吉林大学

    吉林

    53.9

    25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53.1

    26

    中南大学

    湖南

    52.4

    2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51.9

    28

    苏州大学

    江苏

    51.7

    28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51.7

    30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51.1

    31

    湖南大学

    湖南

    50.7

    32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50.0

    32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50.0

    34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49.4

    35

    重庆大学

    重庆

    49.3

    3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49.1

    37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48.9

    38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48.8

    39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48.0

    39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48.0

    41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47.4

    42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47.1

    42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47.1

    44

    福州大学

    福建

    46.7

    44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46.7

    44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46.7

    47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46.6

    47

    东华大学

    上海

    46.6

    47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46.6

    50

    上海大学

    上海

    46.5

    5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46.2

    52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45.9

    53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

    45.7

    54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北京

    45.5

    55

    东北大学

    辽宁

    45.3

    55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45.3

    57

    暨南大学

    广东

    45.2

    58

    兰州大学

    甘肃

    45.0

    59

    江南大学

    江苏

    44.8

    59

    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

    44.8

    61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44.7

    62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44.5

    6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44.3

    64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44.1

    6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

    44.0

    66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43.9

    66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

    43.9

    68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43.6

    69

    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

    43.5

    70

    西南大学

    重庆

    43.4

    71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43.3

    71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43.3

    7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43.3

    74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43.2

    7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43.2

    76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43.0

    77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

    42.9

    77

    河海大学

    江苏

    42.9

    77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42.9

    80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42.8

    8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

    42.8

    8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

    42.7

    83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42.4

    84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42.3

    85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42.0

    85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42.0

    87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41.9

    87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41.9

    89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41.7

    89

    江苏大学

    江苏

    41.7

    89

    深圳大学

    广东

    41.7

    92

    汕头大学

    广东

    41.6

    9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41.6

    9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41.6

    95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41.5

    96

    安徽大学

    安徽

    41.3

    97

    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

    41.2

    97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

    41.2

    99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

    41.1

    100

    华侨大学

    福建

    41.0

    100

    宁波大学

    浙江

    41.0

     

    1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名著《大趋势》一书中率先提出了 “新闻洞”理论,当报道一件新事情时,就必须略去一件或数件其他的事情,想要增加一点什么东西,就必须减去一些东西,这是一个在有一定规范的封闭的系统中的强迫性选择。新闻洞能反映出社会注意事项的轻重。

     

    2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提出,认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出来的,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就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

     

     

    3MarginsonS. University rankings and social sci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4,49(1):45-59.

     

    4ESI为美国汤森路透科技与医疗集团的《基础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该指标数据被国内外大学排名引用。

     

    5杨天平 任永灿.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9.7.

     

    39

     

    • 明故宫校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
    • 邮政编码: 210016
    • 将军路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 邮政编码: 211106
    • 版权所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05070685号